46oNLf0DRa7 luxury.huanqiu.comarticle【图片故事】醒狮少年/e3pn6189k/e3pn6400b夜幕降临,广州车陂的晴川苏公祠传来阵阵鼓声,一群“00后”少年听着鼓点加紧练习舞狮的神态和动作,为即将到来的新春演出做准备。舞狮寄托民众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,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,必有舞狮助兴。 舞狮历史久远,现分为南狮、北狮两大类。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,神态矫健凶猛;北狮娇憨可爱,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。广东醒狮属于南狮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广东醒狮中较为常见的“采青”:狮子把生菜一口“吃”掉,再“咬碎吐出”,寓意满地生财。但真正精彩的醒狮可不止这点功夫,当锣鼓声一响,舞狮人便以“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惊、疑、动、静”的情绪做出醒狮的地面动作,并通过“腾、挪、飞、扑、闪、回旋”等高难度动作让醒狮变得更加生动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“我的目标是当世界狮王!”车陂龙狮体育会“00后”队员王智铭对着镜头向师傅宣告。王智铭最初在祠堂看到舞狮表演便想加入舞狮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在晴川苏公祠里,王智铭举着狮头,扑腾上凳狮,动静之间展现狮子的灵动活泼。图为王智铭举狮头表演凳狮,一旁观看表演的队员正练习舞狮基本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已经学习3年舞狮的王智铭,目前是车陂龙狮体育会的“种子选手”,2021年底,他代表队里出战,作为狮头参加第六届“天河狮王杯”传统南狮争霸赛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车陂龙狮体育会的队员在高竿上练习“一柱擎天”后,将狮头挂在竿顶。王智铭看到时,说这个画面就像电影《雄狮少年》的结尾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创建于2010年的车陂龙狮体育会,目前主要由“90后”师傅,“00后”“10后”学员组成。白天,他们各自忙工作、学习,晚上便聚在晴川苏公祠训练,从扎马步等基本功练起,再反复练习舞狮的神态和动作,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结束训练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25岁的苏培健是队里一名师傅,也是队中第一批学员,他跟着狮队一同成长,学习舞狮有十余年。为了让新一代舞狮人少走弯路,他把多年来学到的舞狮本领传承下去。苏培健说:“狮队是一个大家庭,大家都是兄弟姐妹。”他直言,随时欢迎对舞狮感兴趣的有心人加入。图为苏培健(前排中)在指导队员练习舞狮基本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车陂龙狮体育会的队员教新加入的伙伴抓狮框的握法和发力点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车陂龙狮体育会的队员练习舞狮表演套路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在广州海珠区少年宫,同样从事舞狮教学的罗定国,一周七天,早中晚基本都在给学生上课。“教舞狮不累,一休息才感觉到累。”他说看到学生领悟舞狮的知识点,他比自己得奖还开心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寒假舞狮特训班最后一节课结束,狮头整齐摆放,等待下一期学员。罗定国说,最旧的两个狮头用不了也不能扔掉,那是他在少年宫教第一批学员时使用的,陪伴着学员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比赛,见证一个狮团的历史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把舞狮课程引进到校园和少年宫,“90后”的他还是广州市泰晟龙狮团团长,带着学员参赛获奖无数,他在工作室和猎德村祠堂也招收舞狮爱好者。罗定国住在广州猎德,一般到了周五、周六晚上,他会在猎德李氏宗祠教一群10岁左右的萌娃舞狮,敞开的祠堂大门和阵阵锣鼓声常吸引附近居民前来观看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德幼狮班的学员梁芷柔(前排中)在猎德李氏宗祠练习舞狮鼓点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猎德居民温靖怡回忆有次回家途中被祠堂里的舞狮表演吸引,便想让自己的大女儿梁芷柔加入。“近水楼台,这是一个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地方。每次看到孩子上台表演都很感慨,觉得孩子很棒,一直没有放弃舞狮,很为她感到骄傲。”她说。如今8岁梁芷柔已坚持三年舞狮,5岁的妹妹梁紫荧常在祠堂看舞狮,半年前也加入猎德幼狮团。图为猎德幼狮班的学员梁紫荧(二排中)在猎德李氏宗祠练习舞狮基本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小时候也是在祠堂看到舞狮表演便迷上,师傅愿意收他为徒,他一路披荆斩棘,成为舞狮高手。如今他更乐于将自身学到的舞狮本领传授给更多的舞狮爱好者。他对舞狮的热爱也传递给下一代,在耳濡目染之下,罗定国的孩子舞狮时也有模有样。罗定国说,舞狮最高的境界莫过于“人狮合一”。他常观察模仿猫和狗等小动物的神态,舞狮时,把自己想象成动物,将狮子的“灵性”表达出来。 图为罗定国在猎德李氏宗祠教一岁半的女儿表演舞狮吐联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举着不到三岁的儿子罗晟玮展示南狮高难度动作“站肩”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的泰晟龙狮团工作室位于广州员村,队员们平时会在工作室门口练习舞狮基本功,需要配合鼓点舞狮时,便会移步至附近的珠江边练习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泰晟龙狮团的陈祉嫣看到工作室新采购的狮头,迫不及待想拿来练习。“舞狮太好玩了!”陈祉嫣学习舞狮近5年,她一谈到舞狮如数家珍。2020年因居家上网课,她的舞狮练习停止了一段时间。“那时只能在家看舞狮视频,看得我心痒痒的,太难受了。”她说,就算狮头不在手上,她也忍不住空手舞狮。 图为泰晟龙狮团的队员陈祉嫣(右)在工作室拿新采购的狮头练习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陈祉嫣是罗定国在海珠区少年宫教的第一批学舞狮的学生,因为想有更多时间学习舞狮,玩出更多舞狮花样,她向罗定国申请加入泰晟龙狮团。“少年宫是固定时间训练,场地高度也有限,在龙狮团有更多的道具和难度可以玩。”陈祉嫣目前最喜欢挑战高竿狮的“一柱擎天”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同样从海珠区少年宫走进泰晟龙狮团的,还有12岁少年李子豪,少年宫的寒假舞狮特训班结课,他就往工作室跑。罗定国说李子豪一开始在少年宫学习舞狮的能力不如同期学员,但他酷爱舞狮又努力上进,以勤补拙,所以也同意他成为泰晟龙狮团一员。图为李子豪举狮头表演舞狮套路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李子豪在工作室挑选练习用的狮头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李子豪看了近期上映的电影《雄狮少年》,他最喜欢那句台词:“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,我们就是雄狮!我们永远要做一头雄狮啊!”他说在影片男主角阿娟身上看到他自己学习舞狮的身影,李子豪说,“我就是那个阿娟!”图为李子豪在临江大道举狮头练习凳狮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1644811258087责编:王慧中国新闻网16448112580871[]//img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1dbe446aef861cf8379134ae2077a9b3.jpg{"email":"wanghui@huanqiu.com","name":"王慧"}
夜幕降临,广州车陂的晴川苏公祠传来阵阵鼓声,一群“00后”少年听着鼓点加紧练习舞狮的神态和动作,为即将到来的新春演出做准备。舞狮寄托民众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,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,必有舞狮助兴。 舞狮历史久远,现分为南狮、北狮两大类。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,神态矫健凶猛;北狮娇憨可爱,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。广东醒狮属于南狮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广东醒狮中较为常见的“采青”:狮子把生菜一口“吃”掉,再“咬碎吐出”,寓意满地生财。但真正精彩的醒狮可不止这点功夫,当锣鼓声一响,舞狮人便以“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惊、疑、动、静”的情绪做出醒狮的地面动作,并通过“腾、挪、飞、扑、闪、回旋”等高难度动作让醒狮变得更加生动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“我的目标是当世界狮王!”车陂龙狮体育会“00后”队员王智铭对着镜头向师傅宣告。王智铭最初在祠堂看到舞狮表演便想加入舞狮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在晴川苏公祠里,王智铭举着狮头,扑腾上凳狮,动静之间展现狮子的灵动活泼。图为王智铭举狮头表演凳狮,一旁观看表演的队员正练习舞狮基本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已经学习3年舞狮的王智铭,目前是车陂龙狮体育会的“种子选手”,2021年底,他代表队里出战,作为狮头参加第六届“天河狮王杯”传统南狮争霸赛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车陂龙狮体育会的队员在高竿上练习“一柱擎天”后,将狮头挂在竿顶。王智铭看到时,说这个画面就像电影《雄狮少年》的结尾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创建于2010年的车陂龙狮体育会,目前主要由“90后”师傅,“00后”“10后”学员组成。白天,他们各自忙工作、学习,晚上便聚在晴川苏公祠训练,从扎马步等基本功练起,再反复练习舞狮的神态和动作,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结束训练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25岁的苏培健是队里一名师傅,也是队中第一批学员,他跟着狮队一同成长,学习舞狮有十余年。为了让新一代舞狮人少走弯路,他把多年来学到的舞狮本领传承下去。苏培健说:“狮队是一个大家庭,大家都是兄弟姐妹。”他直言,随时欢迎对舞狮感兴趣的有心人加入。图为苏培健(前排中)在指导队员练习舞狮基本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车陂龙狮体育会的队员教新加入的伙伴抓狮框的握法和发力点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车陂龙狮体育会的队员练习舞狮表演套路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在广州海珠区少年宫,同样从事舞狮教学的罗定国,一周七天,早中晚基本都在给学生上课。“教舞狮不累,一休息才感觉到累。”他说看到学生领悟舞狮的知识点,他比自己得奖还开心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寒假舞狮特训班最后一节课结束,狮头整齐摆放,等待下一期学员。罗定国说,最旧的两个狮头用不了也不能扔掉,那是他在少年宫教第一批学员时使用的,陪伴着学员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比赛,见证一个狮团的历史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把舞狮课程引进到校园和少年宫,“90后”的他还是广州市泰晟龙狮团团长,带着学员参赛获奖无数,他在工作室和猎德村祠堂也招收舞狮爱好者。罗定国住在广州猎德,一般到了周五、周六晚上,他会在猎德李氏宗祠教一群10岁左右的萌娃舞狮,敞开的祠堂大门和阵阵锣鼓声常吸引附近居民前来观看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德幼狮班的学员梁芷柔(前排中)在猎德李氏宗祠练习舞狮鼓点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猎德居民温靖怡回忆有次回家途中被祠堂里的舞狮表演吸引,便想让自己的大女儿梁芷柔加入。“近水楼台,这是一个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地方。每次看到孩子上台表演都很感慨,觉得孩子很棒,一直没有放弃舞狮,很为她感到骄傲。”她说。如今8岁梁芷柔已坚持三年舞狮,5岁的妹妹梁紫荧常在祠堂看舞狮,半年前也加入猎德幼狮团。图为猎德幼狮班的学员梁紫荧(二排中)在猎德李氏宗祠练习舞狮基本功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小时候也是在祠堂看到舞狮表演便迷上,师傅愿意收他为徒,他一路披荆斩棘,成为舞狮高手。如今他更乐于将自身学到的舞狮本领传授给更多的舞狮爱好者。他对舞狮的热爱也传递给下一代,在耳濡目染之下,罗定国的孩子舞狮时也有模有样。罗定国说,舞狮最高的境界莫过于“人狮合一”。他常观察模仿猫和狗等小动物的神态,舞狮时,把自己想象成动物,将狮子的“灵性”表达出来。 图为罗定国在猎德李氏宗祠教一岁半的女儿表演舞狮吐联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举着不到三岁的儿子罗晟玮展示南狮高难度动作“站肩”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罗定国的泰晟龙狮团工作室位于广州员村,队员们平时会在工作室门口练习舞狮基本功,需要配合鼓点舞狮时,便会移步至附近的珠江边练习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泰晟龙狮团的陈祉嫣看到工作室新采购的狮头,迫不及待想拿来练习。“舞狮太好玩了!”陈祉嫣学习舞狮近5年,她一谈到舞狮如数家珍。2020年因居家上网课,她的舞狮练习停止了一段时间。“那时只能在家看舞狮视频,看得我心痒痒的,太难受了。”她说,就算狮头不在手上,她也忍不住空手舞狮。 图为泰晟龙狮团的队员陈祉嫣(右)在工作室拿新采购的狮头练习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陈祉嫣是罗定国在海珠区少年宫教的第一批学舞狮的学生,因为想有更多时间学习舞狮,玩出更多舞狮花样,她向罗定国申请加入泰晟龙狮团。“少年宫是固定时间训练,场地高度也有限,在龙狮团有更多的道具和难度可以玩。”陈祉嫣目前最喜欢挑战高竿狮的“一柱擎天”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同样从海珠区少年宫走进泰晟龙狮团的,还有12岁少年李子豪,少年宫的寒假舞狮特训班结课,他就往工作室跑。罗定国说李子豪一开始在少年宫学习舞狮的能力不如同期学员,但他酷爱舞狮又努力上进,以勤补拙,所以也同意他成为泰晟龙狮团一员。图为李子豪举狮头表演舞狮套路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李子豪在工作室挑选练习用的狮头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李子豪看了近期上映的电影《雄狮少年》,他最喜欢那句台词:“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,我们就是雄狮!我们永远要做一头雄狮啊!”他说在影片男主角阿娟身上看到他自己学习舞狮的身影,李子豪说,“我就是那个阿娟!”图为李子豪在临江大道举狮头练习凳狮。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